心理罪 心理罪算什么,懂了这些你也是心理高手
上周九寨沟地震牵动了国人的心,大家都纷纷为九寨沟祈福。然而这时候有不和谐的声音出来了,某些无良媒体开始谴责大家的善心,表示大家就知道打嘴炮,这个时候都出来当好人。
诚然,不排除有些人鱼目混珠,但拿这个说事,消费大众善心以博取存在感就让人寒心了。
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总有那么一些人想与众不同,在天灾人祸面前哗众取宠。
其实不止这些人有心理问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心理都或多或少有些不正常。
只是绝大多数人能够把这种不正常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有些则控制不住,因此产生各种心理疾病,更有甚者,会犯下——心理罪。
01
白纸染墨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光明的背后总会是黑暗,善与恶相伴而生不会独存,就连最圣洁的大天使都会堕落,更不必说普通人。
这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好的,坏的,有意的,无意的。
每个人根据各自的经历和认知对这些心理暗示产生各自的理解,沉淀在心里,逐渐形成各种潜意识。
男性看到漂亮的女性,意识里会浮现出跟她约会相好各种场景;女性看到华丽的衣服,会浮现出自己穿上这些漂亮衣服的场景,没毛病。
大多数人只是想想不会在意,或者有更激进的想法被道德和理智压在意识深层,维持着心理的健康。
但是总会有一些人,兴许际遇不好,兴许命途多舛,并不能压制或者主观上意愿去释放这些不健康的想法,从而形成了犯罪。
这些被释放的,在《心理罪》里叫做心中的恶魔。
02
心理罪
每个人心里都关押着一个小恶魔,《心理罪》讲的就是这个小恶魔。
小编初次接触心理罪,是2015年的网剧,·剧情和推理都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暗黑者》之后最好的悬疑推理剧,就是去年大火的《法医秦明》都没有它出色。
剧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每一个案件作案的手法以及作案着的心理动机(当然,这些作案者都有着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
并且相当专业地罗列大量心理学相关史料、真实案件,男主角方木更是神奇的通过有限的线索刻画出罪犯的画像……
这些都是心理学专业常年研究普通大众及其一些奇葩案例而得出的经验,从普通心理学到犯罪心理学都有涉猎。也实实在在的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现实:每个人都可能犯心理罪。
刚刚上映的电影版由廖凡、李易峰、万茜主演,讲述了由一个人血牛奶引发的连环杀人案。剧中人物的心理碰撞也十分吸睛。
03
巴纳姆效应
电影中方木频频被对手进行心理暗示和干扰,挑拨内心深处的黑暗面。
任何心理问题都离不开心理暗示,深谙心理之道的高手如果刻意去诱导一个人,很容易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巴纳姆效应”,它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这个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座,如果你细心一点,便会发现,任何星座的描述都是模棱两可的,别人的星座描述放到你的身上,你会发现居然也出奇的吻合。
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笼统的描述尚且如此,倘若有人用跟你息息相关的信息进行具体的描述,你是不是会更相信?现在这个时代,这些信息并不难获取。
所以,看到街头算命先生说出你的心事你还会感到惊讶吗?没准他看到你眉头紧皱郁郁寡欢猜中了而已。
看到传的神乎其神的读心术你还觉得神奇?没准只是对方看到你的眼神闪烁推测出你的某种心理。
只要用心去观察分析,你也可以是心理高手。
原文标题:心理罪算什么,懂了这些你也是心理高手
关键词:心理罪